八面玲珑的意思 八面玲珑的人在办公室是不是不得人心呢?
最新一集《风平浪静的闲暇》, 新人市川得到老板夸奖。
(本文日剧截图源:追新番)
因此引来了一轮风波。
办公室的三姑六婆赶紧过来群嘲。
并且温馨提示新人:不要变得八面玲珑哦?
这群三姑六婆就像过气的职场碧莲,新人抢了风头,自己又毫无建树。
别忘了,最开始的时候,这群碧莲是如何地打压女主大岛的,尽显塑料职场姐妹花的恶臭。
还有最新一集《这个不可以报销》,总务部两个女人开始抢热度。
一个是资深老油条员工,她坚守公司「人工倒咖啡」的优良传统。
每天带着个小宫女帮每个人倒咖啡,十分殷勤,春风满面。
另一个员工看不过去了,申请自助咖啡机,觉得「人工倒咖啡」浪费人力。
顺便发表了对「八面玲珑」的看法:
什么会看人眼色、会来事,都是浪费时间,无聊透顶。
《风平浪静的闲暇》探讨的是如何跳出职场「察言观色」的重压区。
毕竟有很多人确实不适合活在「察言观色」中。
但大部分服务型工种都需要打通任督二脉、满血复活的「八面玲珑」,比如房产中介、公关媒介、以及各类销售……
「察言观色」绝对是日常修炼的基本功,如果你没有这根弦,那你可能就要换份工作了。
不同工种,诉求不同。
《这个不可以报销》女主之前就分享过不同岗位的不同诉求。
作为会计,她只要严格遵循工作流程,讨人喜欢并不是她的工作范畴。
但宣传岗就不同,这个工作需要对外展示良好形象,这份工作必须讨人喜欢。
如果做了服务型工种,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不能抱着「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职场夙愿。
你吃斋念佛,就能保一辈子办公室平安?
八面玲珑,修炼得体,控制好分寸感,对于工作开展是很有帮助的。
用力过猛,人缘毁灭。
分寸感如何控制好呢?
好比微信聊天,我很讨厌那种问一句「在么」,就没有下文的人。
这就是耽误别人时间,增加沟通成本。
这个年代,高效沟通保平安,不然真的要多死很多无辜脑细胞。
直接切入话题是最省事的,至少你要立刻马上让对方知道你要什么。
别耽误别人时间,这就是最得体的「不给人添麻烦」。
而如果你特别谄媚,铺垫的抒情段落太多,也很招人烦。
这个世界,姐妹情深走的都是言简意赅路线,更别说普通路人之间的关系了。
八面玲珑是中性词,往正面修炼的话,就是懂人心抓人性,理解到位,沟通得体,注意细节,才能解决问题。
反之,就是大灾大难。
像有的中介销售,每句话结尾都带着这个「毫无红润」的微笑表情,打开和他的对话框,满屏的「皮笑肉不笑」。
如果这类中介销售还给你灌输恐吓营销,像「你现在还年轻,还健康,但难免以后会遇到变故……」,那我听完就直接翻脸无情。
我之前就遇到过这类保险中介对我的好朋友恶言恐吓。
还有我最怕的一类公关媒介,就是这种「救火型夺命追魂call」。
你留言问候,我立马正准备回,你这边马上语音电话了……
重点还不是什么火急火燎的事情……
八面玲珑所倡导的「会来事儿」、「眼睛里有活儿」,其实拆分下来就是说:
你要懂得观察,尤其要梳理出每个人的差异化需求,然后再针对不同人做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是细分化的执行了。
就像美剧《Pose》母后说的这句台词:
想法只是原材料,后续还要靠执行。
这不就是「眼睛里有活儿」和「会来事儿」之间的关联么。
做市场公关的,这方面往往很有天赋。
港版「我的前半生」之《再见亦是老婆》,邓萃雯饰演了一名公关经理。
她拿下客户的桥段很戏剧化。
先提前搞到客户的行程单,然后蹲在时装店里守株待兔。
以陌生人的身份见缝插针地给对方一些服装搭配上的建议和鼓励。
鼓励式的肯定在这时候太重要了,这是研究客户心理的绝佳机会。
公关必须把准客户的脉,把错脉就game over了。
刷好这次存在感,之后在正式会议场合,再凭借真本事过招,这样赢得客户的几率就高了很多。
自我推销,不是强买强卖,细软地植入人心是最妙的。
这还是1994年的剧情,如今看毫不过时。
等到20多年后,邓萃雯摇身一变成《女人唔易做》快消品市场部老大。
遇到合作方肆意提高上架费,海翘绝不手软。
八面玲珑并不仅是防守,关键时刻,还得充满攻击力。
海翘先去路上堵对方,气势上先不输人。
八面玲珑的意思 随后再直击对方内心:
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调整上架费不是你老板的意思,你不过是想上位而已。
新手被揭穿底牌,一般都会紧张无措。
更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海翘凭借老道的「观察入微」+「做事果敢」,马上就杀他个下马威。
顺便留下一句职场金句:
你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被人看穿了你的底牌。
如何才能修炼成这套「眼里有活儿+会来事儿」呢?
先要懂得梳理人心。
这还是我差不多10年前做公关媒介时积累的心得。
最近一直被「媒介如何如何悲惨」刷屏。
可我觉得媒介不就是做客户关系管理么,只不过这个CRM工作更细腻。
我们当年做媒介,人手一张事无巨细的媒体名单,除了基本联系信息,还有大量的个性化信息梳理。
(公关活动,给媒体们安排机票、酒店房间真的要抓细节的)
记者性格如何?这直接决定日常沟通用哪种话术。有的记者很严肃,就不适宜太热络的口吻。
记者选题和文风如何?这要求媒介要认真研究记者的文章。(他喜欢用通稿,他喜欢自己写深度,他喜欢夹带私货写负面…..)
这样日常沟通选题或者做危机公关的时候,才会知道每家媒体的可沟通性(我们做媒介的时候,行话叫「可控性」)。
在我们那个周期里,甲方和公关公司都会定期做媒体拜访。
媒体拜访可是充满干货的执行环节。
约时间,就要避开媒体的做版周期。
10年前还没有微信,传统媒体很重要。沟通媒体都要用电话的,这绝对是技术活,每家媒体工作周期不一样,电话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其写稿高压期。我们一般会在表格上更新这个细节,比如这家媒体每周一做版,我们就不会周一去打扰记者。
再就是选地点,一般是去媒体单位拜访或者直接约饭局。
如果是约饭,选餐厅绝对是技术活。
地点一定要遵循「记者就近原则」,如果选记者工作日,就选其单位附近的餐厅,如果选记者休息日,那就选其家里附近。切记别让媒体在路上折腾太久。
记者有没有什么忌口,适合选哪类餐厅,餐厅氛围要不错,要适合聊天的,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然后就是饭桌谈公事,媒体拜访绝不是只聊八卦,还是要聊各种干货的。
这时候,公关对媒体的认知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媒介为何要「认真拜读媒体文章」的理由。
你了解对方的业务能力,你才能找到话题去切入。
我们那个年代的媒体表真的很细腻,从每个记者的生日到其家属基本信息,都备注得清清楚楚。
我们日常会有生日祝福,遇到记者的人生喜事,像孩子考上大学或者结婚什么的,我们也会送上相应的祝福。
那个年代的媒介,真的是练就了一套至尊VIP的客户服务流程。
10年前的公关媒介,社交媒体还不发达,沟通全靠电话和短信,在有限的沟通成本下却要提炼出最高效的成果,很不容易。
日剧《黑色皮革手册》和《派遣占卜师》里都记录过这类客户信息管理的过程。
东京银座女公关每天把和客人聊天内容记录下来,从中再筛选出客人的个性化信息。
广告公司部长,手里也时刻握着这本万能笔记本。
客户喜好度、对什么食物过敏、最喜欢什么品牌的衣服……
某某高层结婚纪念日、高层儿子大学录取……
我记得QQ刚诞生那会儿,我有同学和网友聊天,手上也带着一个备忘本,上面记录了每个网友的兴趣爱好。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子备份,聪慧的人都遵循「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些梳理人心的基本功,其实也是帮助你如何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
清楚了解每个人的特性,才能让自己有的放矢地去交流。
控制好火候,掌握好分寸,不越界社交安全距离,你所成就的八面玲珑,是很难被别人取代的。
这种细碎功夫,需要特别长时间的打磨,并不是急功近利就能做到的。
而很多时候,有些人操之过急,把八面玲珑修炼成了「老油子」,那就非常油腻,唯恐避之不及。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风风微博:@一直风和日丽的风和君
八面玲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