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的意思
著名作家、评论家雷达曾说:“去扎尕那我就去,不去扎尕那我就不去”。那是友人邀请其同游甘南州时雷达说的话。
扎尕那,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一个小山村。过去从没听说过迭部,摄影领队告诉我们,1935年9月16日,长征中的红一军团突破天险腊子口一役就发生在迭部。扎尕那距腊子口大约130公里。
“扎尕那”是藏语音译,“扎尕”是“白石头”,“那”是“里面”,合在一起意为“石匣子”,就是四面环山的意思。离开S313省道,沿着峡谷中一条曲折的山间公路(百度地图上称为江迭段)蜿蜒前行约20公里,穿过三道如刀劈斧砍一般的石门后出现一个大山中的小盆地,这就是扎尕那。
本是一个幽静清远的小山村,1925年,美籍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在迭部县考察并出版游记,其中对于扎尕那的描述,使其为外人所知。
“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到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走进迭部的约瑟夫▪洛克一定十分的遗憾,如果扎尕那早两、三千年闻名于世,人类诞生的历史是不是将会被改写。历史没有改写,但扎尕那却被后人盛赞为“伊甸园”应该算是事出有因。
来到扎尕那,只因为“在乎山水之间也”。
扎尕那的四面都是大山,这些山没有泰山那般巍峨,没有华山那般险峻,没有峨眉那般俊美,也没有武陵源那般奇异。但扎尕那的山却有自己的特色。他寂静,鸟叫虫鸣之后只剩下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他空灵,飞禽走兽是这里的主人。还有他的包容,他养育了扎尕那人,养育了这里的牛和羊。“石匣子”的东南角有个豁口,进山的道路就是从这个豁口钻了进来。有人说东南角是吉位。我不懂风水,但我想如果那里真是吉位,也是上天对扎尕那的眷顾吧。
扎尕那没有大河,甚至一条叫得上名的小河都没有。但扎尕那不缺水。一股股泉水顺着山沟流下,形成条条小溪。小溪流出大山,流进白龙江,最后汇入长江。山泉水赋予了扎尕那这方土地超然的灵性,她哺育了村民,哺育了生灵。溪水带动转经筒旋转的“吱吱”声使人在寂静中感到几分空灵、而水磨房里流出的白里透黄的青稞面粉又把人拉回到现实世界中。
扎尕那的“盆底儿”可以种些农作物,无非就是青稞、油菜花等一些高原植物。站在半山坡上,脚下散落着一栋栋老屋,再下面就是层层梯田,油菜花盛开时,墨绿的挺杆儿,金灿灿的黄花儿,放眼望去,三月的江南谁个可比?有人说:扎尕那最美的季节就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同意。
岂止山水。扎尕那这个“盆儿”有着自己独特的小气候,日月圆缺,风霜雨雪,他与外面的大环境时有不同。六月雪让多少人津津乐道,夏日霜也常常出现在摄影人的镜头中。一干人等特意为它而来,但是造化弄人,又有多少人求之而不得。
日月山水之外,更吸引人的是扎尕那的人文环境。
扎尕那北边山坡最显要的位置上有一座寺院,这就是拉桑寺。拉桑寺是扎尕那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藏历新年里的一天,这里都要组织瞻佛节,这一天成为全村男女老幼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寺院前有一座白塔,傍边是一座硕大的煨桑炉。远远望去,烟雾缭绕中白塔是如此的圣洁。
白塔下边就是一户户藏族人家。早晨起来,家家炊烟渺渺,阳光下整个村子仿佛躲藏在一片薄雾中若隐若现。牛羊也被轰出家门,开始了它们一天的新生活。
扎尕那的民居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方特色,有人形容为“外不见木,内不见土”。外墙是干打垒,屋里贴着墙面嵌上一层木板作为装饰,人字脊,木板做屋瓦,上面开个天窗,光线直接照射到屋里。有些房屋外面看是一层建筑,里面用木头搭建出两层,一层住人,一层储物。
还有一种民居完全是由木头建成,松柏原木作墙,里外贴上木板,即可作为装饰,又有保暖功能,门窗木头造就,地面也是木板铺成。这种房子当地称为“榻板房”。走进木屋松柏的香气扑面而来,侵入心扉。据说这种纯木建筑在过去只能是有身份的人才能居住。
扎尕那的房前、屋后、路旁边、山坡上随处可见一个个高挑的架子,这是用来晾晒青稞、牧草的原木架杆。夏末秋初,架杆上晾满青稞、牧草,它们随风摇曳十分地好看。
藏族是一个善良的、有着强烈信仰的民族。在扎尕那赶上一次放生,两头不大的牦牛被一条哈达绑住犄角。被放生的小牛自己会挣开绑绳,从此没有主人,一辈子自由自在,最终自己了却余生。
一座老屋里住着一位慈祥的老阿妈。老阿妈不会汉语,我们只能通过手势动作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坐在老屋的客堂,吃着老阿妈做的早点和奶茶,仿佛就在自家一般。
几年前,阿道开了一间客栈。扎尕那的名声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阿道又开了第二家客栈。新客栈的每一间客房里放着一本书《品读迭部》。晚上躺在床上随便翻了几页就睡了过去,第二天被手机闹钟叫起来,愣愣的几秒钟竟然不知身在何处。海拔3700米,与拉萨相差无几,睡得如此之沉,丝毫没有拉萨那边的高反,或许这是扎尕那的魅力所致。
……
其实,上面所见仅仅是游走扎尕那的一点点流水账而已。吸引我一次次走进扎尕那的起因是那些我没有到过的地方,涅甘达娃神峰、扎尕那石林、高原湖泊、阿尼堆尼峡谷、深山里的原始藏寨和居住在那里的大山的子民,还有其他我不知道地方。
有人曾苦苦搜寻香巴拉而无果。又有人说“找什么香巴拉,香巴拉就在扎尕那”。
约瑟夫▪洛克的游记虽然早在90多年前写就,但扎尕那依旧是久藏深闺人未识,真正被外人所知还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情。有摄影人进入扎尕那,她的古朴、秀美记录在一幅幅照片中,并通过网络传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如今,扎尕那已是甘南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被称为旅游者的胜地、摄影人的天堂。
再去扎尕那、三去扎尕那……古老的建筑大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建筑甚至是彩钢板建筑。晾晒架杆还在,但大多被钢铁架杆所代替。白塔被打造成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塔,十分的富丽堂皇。汽车多了。游客多了。多了一个山门。多了一条栈道。多了几个观景台。
难以言表的扎尕那原有的味道少了。
发现,开发、破坏,毁灭,多少大美景观都难以逃脱这一怪圈。扎尕那,真心的不愿意你也走进这个怪圈。
福兮祸兮尚不可知,愿扎尕那永远安好。
2019年10月7日,于北京
四面八方的意思
四面八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