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进口活动> 不耻下问,何须面红耳赤?
  • 不耻下问,何须面红耳赤?
  • 2022-07-26 09:57:18
  • 面红耳赤的意思



    诗曰

    凡字皆是画,意向画中求。

    静来常参悟,更上一层楼。




    “不耻下问”这一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故事梗概: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啊。

     

     


     

    “耻”是个有声会意字,金文写作,篆文写作,从“耳”从“心”,“耳”表声兼表意(古音相近),甲骨文写作,是一只耳朵的象形,耳轮、耳蜗俱在,形义为耳朵。许慎《说文解字》“耳,主听也。象形。”即负责听觉的器官。“心”字甲骨文写作,这是人或动物心脏的象形,形义为心脏。许慎《说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

     

    “耳”与“心”两形会意,“耻”(恥)字本义为因自己做错了事情导致内心有悔,气血上冲,面红耳赤;或自己做错了事情被别人埋怨指责,造成气血上冲、面红耳赤。古人造字聪明之极,通过对人的仔细观察,发现人做错了事情或被人责难,往往在众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面红耳赤。造字者用一只耳朵来表示面红耳赤,乃是化繁为简之法。后来,不知何人把“心”错误地写作“止”,变成了现在从“耳”从“止”的“耻”,难以进行会意了。后人只好将错就错,接受这个现实。

     

    所以,“耻”字既有内心羞愧的意思,又有受人责难的意思,还泛指见不得人的事情。如耻辱、耻蔑、耻笑、耻骨、耻举、耻心、耻类、可耻、羞耻、无耻、知耻、雪耻、奇耻大辱、不以为耻等。

     

    许慎《说文解字》“恥,辱也。从心耳声。”即耻辱。但非形声字。《广韵》“耻,惭也。”即惭愧。《六书总要》“耻,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义。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俗伪作耻。”看来《六书总要》早已对许慎的解释进行了指缪,并详细说明了“耻”字本义之源流,可谓是真知灼见。《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耻。”《论语》“行己有耻。”《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

     

     


     

    由上述分析可知,“不耻下问”之“耻”这里由面红耳赤喻指难为情、不好意思。其基本含义就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辈分小的人请教问题,不要难为情和不好意思。说到底,这是一个学习态度问题,告诫人们不要把“面子”看得重于“里子”,还是放低身段“能者为师”为好。一些自以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人未必名实相副。要想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没有点“不耻下问”的精神那是不行的。二马汉字评书第52讲


    面红耳赤的意思 作者:范登生, 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微信号:EMKTXWTT

    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贯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维




    注:二马平台新增加了评论功能,每篇文章的底部都可以进行评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二马评论当中,我们会选择一部分评论在文章里展示给大家。二马期待和大家一起进步!


    面红耳赤的意思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