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优势> L15-L17 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
  • L15-L17 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
  • 2022-07-03 22:48:35
  •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


    15课:桃红又是一年春  

    16课:人面桃花相映红

    17课:竹外桃花三两枝

    千朵万朵,三课连发。

     

    桃花虽然未列入中国十大名花,但它绝对是中国人最熟悉最常见的“名”花,没有之一。


    桃花和李花开放的时间相近,所以有“桃李争春”之说,很多时候,也将桃李并称。艳若桃李,冷若冰霜.桃李芬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和李树不用说话,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有德之人,不用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敬)。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还有以桃李来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学生。如“桃李满天下”。

     

    然而,由于桃花红艳,李花素雅,自古以来,人们对桃花的喜爱要远远超过李花,几乎无人不写桃花,更有许多关于桃花的故事广为流传。如果要评选古诗词中“十大名花”的话,我想,桃花如果称第二,也许没有花能排到第一,哪怕是号称花魁的梅花和花王的牡丹,恐怕也不能与桃花相比。

    由于关于桃花的著名诗词太多,桃花故事也太多(陶渊明、崔护、刘禹锡、唐伯虎等),在这里分三课来写。



    桃花第一课,桃红又是一年春,主要写桃花源与陶渊明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夭夭:妖娆美丽,生机勃勃。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有蕡(fén):果实大而多。

    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简析

    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开创以花来比喻美人的先河(清代姚际恒:“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意义非同寻常。(桃花运”难道就是这么来的吗?

    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以桃花喻美人,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丘山:指山丘田园。

    误落:一作“误入”。

    尘网:尘:本指尘世,生活。这里形容仕途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颠:通“巅”。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365年—427),字元亮,又名,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简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归去来兮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以至于当时他在我心目中是最伟大的诗人。也许是因为我也是性本爱丘山”,尽管当时并不清楚“尘网”的险恶。上高中时,在镇上堂姐家,那时她家住的房子很小,大概40多平,二室一厅,因为逼仄,诸多不便,觉得拘束,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本诗的“樊笼”二字。后来大学时路过上海,见到人们挤在那密密麻麻看起来象火柴盒一样的房子里,没有羡慕,反而感觉到悲哀。

    关于此诗,无须赏析,诗已经写的非常清楚了。


    世外桃源

    虽然此诗中,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之句,但陶渊明与桃花的不解之缘,却是因为另一首诗《桃花源诗》,不不不,应该说,是《桃花源诗》的序,也就是后来脱离诗而存在、入选教科书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作者描写东晋时期,武陵郡一个捕鱼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误入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中人们的安宁、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由于序言写的太好,反而将《桃花源诗》比了下去,这就好像300多年后的王勃,《滕王阁诗》的序言也更有名一般。


    千百年来,人们非常喜爱“世外桃源”的故事,也可能是陶渊明写的太美,更可能是人们都非常向往那种自由平等、怡然自乐的生活,所以后人描写桃花源的题材同样非常多。比较著名的有:

    王维《桃源行》,有不少“如画”佳句,“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还有韩愈《桃源图》:“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还有刘禹锡、苏轼、王安石这些大家,都写过类似桃花源的诗,但我最喜欢的,却是下面这两首短诗。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

    飞桥:高桥。

    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简析

    张旭是唐代诗人,也是大书法家,著名“酒仙”之一,呵呵。杜甫“饮中八仙”形容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这首桃花溪虽然非常短,但由远及近,层次分明,烟迷离、桥隐隐,幽谷清溪,怪石嶙峋,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求桃源。画面美,意境美。《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给予这首诗高度评价:“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庆全庵桃花

    []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

    庆全庵:谢枋得避居建阳(今属福建)时给自己居所取的名称。

    问津:询问渡口。指寻访。

     

    谢枋(fāng)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

     

    谢枋得与文天祥命运相似。他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后来也和文天祥一样率兵抗元。同样不肯降元,所不同的是,文天祥被杀,谢枋得是绝食而死。

    明白了作者生活的年代,就最好理解这首诗了。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人都幻想能寻得一方世外桃源安居乐业。“桃园无甲子”,桃红又一年。(如果我是桃花源中的人),一定不让飘飞的桃花,随着流水漂出去,以免有象武陵渔人一样的外人来寻访。

    诗短情长,寄托作者美好的希望。然而,现实却非常残酷,令人叹息。

     

     

    桃花第二课,人面桃花相映红,写三个诗人与桃花的故事。

     


    第一个“人面桃花”,是关于爱情的故事。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简析

    如果没有这首诗,也许没有几个人会记得崔护772 846年)这个诗人。

    短短的四句诗,描写了一个跨度两年爱情故事,美丽,却又充满惆怅

    短短的四句诗,让后人带着无限的遐想,编出了多种版本的故事。有如本诗的遗憾,也有符合中国人喜爱的喜剧结局。


    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还带着几分青涩。满腹才情,遇上了这灿烂的桃花,不觉误入“桃”花深处。口渴了,看见一户人家,上门讨口水喝。开门的是一个如桃花般美丽的少女。虽然一见钟情,然而,也许是少年的羞涩,也许是内心的胆怯,也许是封建礼教“男女大防”的影响,却不敢说出口。一年过去,书生进士及第,他终于鼓起勇气,再去探访这位少女,也许是想要表白。然而,桃花依旧,伊人不再。

    少年时代,也许绝大多的少男少女,都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心路历程。所以,这首小诗,才会广泛的引起共鸣吧

     




    第二个故事,刘禹锡与两首桃花诗,无关风月。

     

    刘禹锡因参与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为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一首诗:

     

    玄都观桃花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

    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

    红尘尘埃,由于看花的人多,扬起了尘土。

    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

     

    相传东汉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到两位美丽的仙女,被邀至家中,招为夫婿,过了一段时间的神仙生活。所以后人以“刘郎”“阮郎”来称呼二人。

    刘禹锡姓刘,他借用此典,自称“刘郎”。

     

    也许这只是刘禹锡重回京城,见到玄都观里盛开的桃花,不由感叹,并无其他讽喻之意。然而,朝中奸佞小人,不由得脸红的自我对号入座,然后不满,然后说他坏话,排挤他,这样,刘禹锡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这一贬,又是十多年。

    12年后,诗人辗转又回到了长安,再游玄都观,想起此前的身世,又提笔写下: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一次,他写的铿锵有力。

     

    屡遭打击又如何?

    我要抗争到底!

    我刘禹锡又回来了!

    诗人的节气,可见一斑。

     


    第三个故事,唐寅与桃花庵。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

    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注释:

    桃花坞():位于苏州金阊门外。唐寅于此筑室,故名桃花庵。

    车马:此处代指高官权贵。

    太疯癫:另有版本作忒风骚

    五陵:原指汉朝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座皇陵,皇陵周围还环绕着富家豪族和外戚陵墓,后用来指豪门贵族。

     

     

    简析:

    说到唐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想起的,可能是他的多才多艺。第二想起的,可能是他的风流。因为他曾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可惜的是,此风流非彼风流。我在《唐生说庄生》中曾经给他正过名。

    唐寅(14701524),生于苏州,字伯虎,后改字子畏,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六如居士(因《金刚经》最后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而得名,人生六如,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雾如电)。


    唐寅又号桃花庵主。因为他壮年时期居桃花庵长达八年,专心从事诗文书画。这首诗也是这个时候写的。

    他也曾自称过唐生,“鲁国唐生”。

    他还号“逃禅仙吏”。也许“逃”与“桃”同音,所以他喜欢桃花吧。“桃之夭夭”不是也借用作“逃之夭夭”吗?

     

    这首诗,和他的许多诗一样,平白如话,却又意境悠远,百读不厌之余,令人掩卷深思。

     

     


    桃花第三课,竹外桃花三两枝。说说其他三五个诗人的桃花名诗。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为其画各写一首。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学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哎呀,不是上菜的“上”。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

    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据说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其实并不见桃花的友情故事。

     

    汪伦非常喜爱李白,听说李白来到安徽,便写了一封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闻讯,欣然而至。汪伦说:“‘桃花者,潭水名也(一说渡名“十里桃花渡”),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但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在此停留了几天。临别的时候,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简单,直白,还直接出现两处人名,犯了许多诗家大忌。然而,高人妙手,更有这友情作底,化平淡为神奇,令人拍案叫绝,好评如潮。

    如: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所以调绝千古

    不雕不琢,天然成响,语从至情发出,故妙”。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一个“不及”),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指春天转移到大林寺中。

     

    简析:

    这是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所写,对,与《琵琶行》同期。

    用科学的语言来说,这是山地气候。受海拔高度和山脉地形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地方性小气候。

    可是,这样说的话,多不浪漫呀。

    想像一下吧,这是春天并未归去,只是转移到了这大林寺中。

     

     


    江畔独步寻花(之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懒困:疲倦困怠。

    无主:自生自灭,自由开放,无人照管和玩赏。

    爱:一作,一作

     

    简析

     

    《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一共七首,是杜甫在草堂生活期间所作。奔波的生活得以安定,杜甫热爱生活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一个人跑到成都草堂边的浣花溪去赏花、惜花,写下这组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首和“之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有关桃花的著名诗词实在太多,难免挂一漏万。但篇幅有限,最后来一首同样影响深远的小令结束吧。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桃花水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这首词,更象一幅画,有山,有水,有人,有鱼,有白鹭,有红花(桃花),有青箬笠,有绿蓑衣,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格调清新,呈现出清纯和淡泊。人赞“风流千古”。

     

    此词吟成后,引起轰动,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写了五首《渔歌子》。

    苏轼爱死了这首词,还将它扩写成《浣溪纱》:

    西塞山前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 自蔽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本人予以删除。

    个人微信号:ts687297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